那次大賽,號稱首屆,但空前絕后,一直沒有辦第二屆,于是那一次就成了經(jīng)典。大賽已經(jīng)過去37年,當年的參賽者如今最年長的已過七旬,最年輕的也要五十多了。
那次大賽中的佼佼者,如今幾乎成了中國書壇的中流砥柱,他們中有的是藝術專業(yè)學生,有的則和書法專業(yè)完全不沾邊,很難想象,假如沒有這次書法競賽,他們的人生會是什么樣子,今天的書壇又會是什么樣子。
提起上世紀八十年代,人們會感慨那是“大學生”的黃金時代,但回首30多年來的各類書展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那次書法比賽真正發(fā)現(xiàn)造就了一代書法精英……
看看名家的題字
﹀
趙樸初
陳叔亮
啟功
商承祚
蕭勞
蕭瓊
費新我
黃苗子
胡問遂
劉博琴
王遐舉
蕭 嫻
沈延毅
再看看獲獎者的大名單
﹀
一等獎:
李躍年(福建師大)
曹寶麟(北京大學)
蔣進(浙江美院)
王衛(wèi)明(中央美院)
胡世平(安徽農(nóng)學院)
包俊宜(貴州大學)
饒渝麟(西南師院)
彭洋(廣西大學)
白謙慎(北京大學)
鄭丹夷(福州師范學校)
王冬齡(浙江美院)
馬千云(山西財經(jīng)學院)
鄭達(北京語言學院)
沈培方(上海師院)
王繼安(徐州師院)
鮑賢倫(貴州大學)
梁建船(廣州師院)
王劉純(河南師大)
王鳴文(復旦大學)
許為(上海師院)
于可可(吉林大學)
韓嘉祥(天津師院)
張玉璞(中山大學)
唐長日(廣西師院)
李杰(安徽師大)
崔寒柏(天津醫(yī)學院)
劉鶴文(天津師院)
肖安民(湖北輕工業(yè)學院)
朱曉東(復旦大學)
丁竹君(湖北藝術學院)
二等獎:
樂林、張鐵鎖、熊洪斌、陳 墨
濟建、龐月光、許光、李牧南
陳振濂、李汝敏、周安平、曾國祥
金運昌、趙文曄、潘良楨、陶合民
邱振中、黃 挺、何 晴、宋 民
王鐵全、李昌集、李鑫華、忻莉
韓欣羽、甘瑞唐、黃建炎、程向東
劉紹剛、周同科、任杏生、劉成林
朱守道、田 偉、白星海、王維漢
馮濤、李淳、王靖
三等獎:
陳建明、張應力、范智奇、張 辛
高文龍、楊繼學、黃革勝、路 工
李 一、劉同光、胡丕成、吳鴻清
李 綱、黃耀榮、黃少華、倪文東
李元明、華人德、喻建十、王 平
張息霜、夏 岱、高 樺、賀寅秋
張宇、周一平、哈普都*雋明
趙振乾、夏學中、李???、思 蘆
金國嶺、王寶欽、張 杰、劉 濤
劉彥湖、田治中、鄭春生、吳 霞
葉 榮、黎傳琦、程建華、徐加方
何金洪、顧 群、王立群、周繁生
顧亞龍、叢文俊、宣海生
再看看他們當時的作品
和現(xiàn)在的模樣
﹀
李躍年(一等獎)
這是當時的——
這是現(xiàn)在的樣子——
曹寶麟(一等獎)
這是當時的——
這是現(xiàn)在的樣子——
白謙慎(一等獎)
這是當時的——
這是現(xiàn)在的樣子——
王冬齡(一等獎)
這是當時的——
這是現(xiàn)在的樣子——
鮑賢倫(一等獎)
這是當時的——
這是現(xiàn)在的樣子——
沈培方(一等獎)
這是當時的——
這是現(xiàn)在的樣子——
首屆全國大學生書法競賽從1981年底開始啟動,經(jīng)由全國各地學生會推薦,經(jīng)過各省、市、自治區(qū)學聯(lián)和書法家協(xié)會初審,最后由全國學聯(lián)和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審定。這種賽制比較繁瑣,但是有其科學的一面,雖然過去30年了,至今令人惦念。
此次比賽之后,書法熱興起,收藏熱來潮,然后書壇一步步走到了今天。書法比賽越來越多,獲獎作者越來越多。但試問這30年來,有哪一屆國展或者蘭亭獎出現(xiàn)的書法精英,能與1981年這次書法競賽的獲獎者比肩?無論從數(shù)量,還是質(zhì)量?
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