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油畫如何才能切入文化?”
這問題本身有點可疑。本來,油畫就包含在文化里面,是文化的一部分。怎么會冒出個“切入”的問題?如果是閑聊,會有人反問,那么,幾何如何才能切入數(shù)學(xué)?蘿卜如何才能切入蔬菜?問題可是正經(jīng)問題,有它特殊的“背景”和具體的“語境”,不容小視,不敢調(diào)侃。
把對象“處理”一下,裁剪一下,也許那手術(shù)并不大,那對象就適合自己的習(xí)慣、需要的口味、可靠的規(guī)格了,自己也就被驗實了。那副畫兒也許“無可挑剔”,但是,那里面缺一種東西,一種最寶貴的東西,一種“生澀”的、又糙又硬的東西,一種充滿真實生命的東西,最動人的東西。
過時的問題,總讓我想起卓別林。默片過時了,有聲片兒風(fēng)起云涌,但卓別林還是用默片,用默片的語言拍出“摩登時代”。彩色片風(fēng)起云涌大勢所趨,他還用黑白片拍出了“一個國王在紐約”。都是好片子,永垂史冊。好作品不過時,博物館并不是陳尸房??串吷沉_的林蔭道,仿佛真切的聞到那百年前樹葉的清香。
好東西不會過時,差東西剛出世就過世了。應(yīng)時的東西未必是創(chuàng)新,未必就切入了文化,而拒絕新感受也做不出好東西。
春夜?jié)迧u 80×60 布面油畫 2008
文化是個大字眼,畫畫的時候不會想到它。
比方說出來寫生,就是件過癮的事。只有跑出來,總有新鮮感。無論是有任務(wù)有目標(biāo),還是不做精神準(zhǔn)備,都好,都能刺激出一種探險的心情,迎接挑戰(zhàn)的心情。所謂跑出來,就是離開日常的環(huán)境,而我日常的環(huán)境應(yīng)該說是很文化的,但是,我很想出去,對于外面的天地,外面的人,我總是好奇,總有興趣。
戴士和 燈影 80×80 布面油畫 2008
鄉(xiāng)間的路旁,麥壟之間是茂盛的紫色的花,像青綠的麥壟一樣整齊,我們很有教養(yǎng)的問,小麥之間“套種了什么作物”?人家看了看說是“野草”。
有時候,以為文化是個精致的東西,有的時候,又會發(fā)覺它又糙又硬,很實在。文化是人弄出來的。那些不怎么文化的生活,粗陋的生活里面,有時候能看到更有意思的文化本身。
諸葛小村里 80×80 布面油畫
只怕是視而不見,只怕是用現(xiàn)成的觀念,既定的格式去看,只怕是習(xí)慣于面對現(xiàn)實卻總想驗證自己、驗證過去、驗證謊言來安慰自己或者投合時尚。
南海上 布面油畫 40×40 1999
油畫是個老畫種,是不是過時了?所謂“油畫如何才能切入文化”的問題,就含著這一層疑問。
三亞寫生 布面油畫 40×60 1999
祁連山下 80×80 布面油畫 2006
惠安女 90×240 布面油畫 2011
延安寶塔山 布面油畫 2009
《石壕村村口》 80x80cm 2015年
《河南三門峽舊廠》 65x100cm 2015年
《吹香亭》 80cm×120cm 2015年
細(xì)雨黃沙-北歐寫生 50×70 布面油畫 2006
小院燈下 60.2×80.2 布面油畫 2008
小船搖過企沙碼頭 60×80 布面油畫 2007
洱海秋雨布面油畫 55×55 2000
林場宿舍 38×38 布面油畫 1997
企沙港之八 80×80 布面油畫 2008
企沙港之七 80×80 布面油畫 2008
企沙港之五 80×80 布面油畫 2008
企沙港之十 80×80 布面油畫 2008
企沙港之一 80×80 布面油畫 2008
香港大學(xué) 120×120 布面油畫 2011
太原蒙山大佛 布面油畫 2009
(戴士和 1948年9月生于北京。中央美術(shù)學(xué)院油畫系教授。中國美術(shù)家協(xié)會會員,中國油畫學(xué)會理事,中國美協(xié)油畫藝術(shù)委員會會員。)
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