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迅三兄弟各有自己的成就,
魯迅文風犀利思想深刻
周作人儒雅平和
在當時的文壇兩兄弟各有千秋
三弟周建人雖不在文壇
卻自學成生物學家
后來官運亨通
魯迅三兄弟
三兄弟一母同胞
但思想、性格乃至文風
迥然不同
這也造成了他們不同的人生道路
而書法恰恰能反應他們各自的性格!
{ 魯迅 }
筆墨堅韌,一往無前
魯迅(1881.9.25 - 1936.10.19)
原名周樟壽,后改名周樹人;
字豫山,后改豫才,浙江紹興會稽縣人,
中國現(xiàn)代偉大的無產(chǎn)階級文學家、思想家
和革命家。
魯迅手書條幅《悼丁君》
被沈尹默譽為:
“魯迅生平寫得最好”的一幅書法。
魯迅以筆代戈,奮筆疾書,戰(zhàn)斗一生,
被譽為“民族魂”。
他的書法也與其文章同質(zhì),屬戰(zhàn)斗品質(zhì),
筆墨堅韌,一往無前。
雖然是文人筆墨,
但是不缺少豪邁,風骨堅韌。
魯迅新體詩《我的失戀——由她去罷》
用毛筆抄書,
是魯迅與書寫建立關(guān)系的一個途徑。
他早年抄寫過很長時間的古碑,
并熱衷于搜尋碑帖拓片。
他的書法,主要分為兩大類:
一類是所寫的書法作品,尺幅較大,
有意識地按書法作品的形式書寫,多有上款,
此類作品為定居上海十年居多。
另一類系文稿,
包括書信、日記、著作稿和抄校稿等,
此類墨跡更能映現(xiàn)魯迅率意書寫
和自然隨性的筆墨意趣。
魯迅《行書悼楊銓詩》
魯迅書法的風骨源于他的心地品質(zhì)。
只有了解他心向正義,
身向光明的精神性格,
便可以理解
他的書法為什么有氣勢盎然的不屈姿態(tài)。
如果說有“書如其人”有例證,
那么魯迅的書法就是其例之一。
▲ 魯迅贈岡本繁《自題小像》
▲ · 贈內(nèi)山夫人書
▲魯迅《贈鄔其山先生書》書法作品圖片
▲ 魯迅《錄夏穗卿詩聯(lián)》
{ 周作人 }
生澀古拙,清逸超凡
周作人(1885.1.16- 1967.5.6)
原名櫆壽(后改為奎綬),字星杓,
浙江紹興人。
中國現(xiàn)代著名散文家、文學理論家、
評論家、詩人、翻譯家、思想家,
中國民俗學開拓人,
新文化運動的杰出代表。
1939年,出任汪精衛(wèi)政權(quán)職務。
1946年11月6日,
高等法院判處他14年有期徒刑,
1947年12月9日改判10年有期徒刑。
相比魯迅的文名和書名如光芒之萬丈,
周作人則顯得黯淡無色多了。
其實,周作人的字,
與他的散文一樣精彩耐讀。
而周作人
也是個一生都只用毛筆書寫的近現(xiàn)代文人,
無論文稿、書信還是日記,
他都棄水筆而不用,
而喜歡以兼毫或狼毫的小楷筆,
自己磨墨書寫。
其書法生澀古拙,別有滋味。
雖說從外表看,
兄弟倆的書法似乎不太一樣,
但若從內(nèi)里分析,
他倆卻透出一樣的
閑雅散澹,清逸超凡的書卷氣,
而且,在氣息上還頗有幾分神似。
▲周作人小樓深巷聯(lián)
·▲周作人致鮑耀明信札
·▲周作人致徐耀辰信札
·▲周作人書法手札
{ 周建人 }
端正穩(wěn)重,暗有瀟灑
周建人,字喬峰。
魯迅與周作人的胞弟。
中國民主促進會創(chuàng)始人之一,
1923年應瞿秋白邀請,
在上海大學講授進化論,
神州大學、上海暨南大學、安徽大學任教授。
晚年平步青云,官至副國級。
生活中的周建人言語不多,
毅力堅韌,性情耿介,不善交游,
外人看來有點“硬”。
他一生勤學不已,記憶力驚人,
精通英德兩種語言,多有譯作,
長于書法,愛好下棋。
他客廳中掛著一副跟隨他一生的對聯(lián):
“士窮節(jié)乃見,民主安無傾”,
是他自我的精神寫照。
周建人少年和中年為了生計而輾轉(zhuǎn),
又因為再婚,
前妻和子女都和二哥生活,生活費用很多,
因此中年之前備受經(jīng)濟上的折磨。
兩位兄長失和后,他夾在中間左右為難,
一直到五十多歲還毫無建樹。
抗戰(zhàn)勝利后,
周建人開始整理魯迅的著作,
積極投身到文藝之中。
90歲時當選全國政協(xié)副主席等職務,
這和魯迅的影響力不無關(guān)系。
官員書法,
比文人書法多了一份雄勁氣度,
用筆比較穩(wěn)重,結(jié)體方正,不事恣意,
端端正正,暗有瀟灑。
書如其人,
對周建人的書法也是比較切意的說法。
書法表達的,
不僅是筆畫與線條,更是人心傾向,
三兄弟的書法各臻妙至,
我們不難在其中窺見三人迥異的人生。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