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人繪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極至。宋人畫家深人自然,以自然為師,寫生之專注之仔細(xì),對自然物象窮盡其理,嚴(yán)謹(jǐn)求實,凝篤精神,常常是物我兩忘、自由無羈的忘我精神狀態(tài)。宋人對待寫生是主體精神的高度集中,以心馳騁,心與物游,心靈完全釋放;宋人非常重人品、重修養(yǎng);宋人畫寧靜肅穆,沒有一點燥氣,作畫時心平氣和,靜心濾照,胸有成竹。宋人搜書搜畫,對物象刻畫精工細(xì)致、巧妙,有筆有墨,技藝高超,觀宋畫,使人舒意、暢神。一苦心孤詣深入自然推易元吉。
《槐蔭消夏圖》 宋 佚名 小品冊頁,紙本設(shè)色,
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▲《二祖調(diào)心圖》 宋 石恪 紙本水墨 35.5cm×129cm
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
石恪,五代末宋初畫家。字子專,成都郫縣(今屬四川?。┤?。圖中表現(xiàn)慧可、豐干二位禪宗祖師調(diào)心師禪時的景象?;劭蔀槎U宗二祖。畫卷中,雙足交叉趺坐,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,另一幅畫豐干坐于溫馴如貓的老虎的背上。
▲《紡車圖》宋 王居正 絹本設(shè)色 縱26.1厘米 橫69.2厘米
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王居正,生卒年不詳,北宋畫家。工仕女,師法周昉,得閑冶之態(tài)。此圖繪懷抱嬰兒哺乳的村婦,身旁置放一架紡車,左手正搖紡輪。前面一老媼,面向村婦,慈祥安寧。村婦身后有一兒童,席地而坐,手中拿著桿,牽著一只蟾蜍,活潑可愛。

▲《繡櫳曉鏡圖》宋 王詵 團扇 絹本設(shè)色
縱24.2厘米 橫25厘米



▲ 《五馬圖》宋 李公麟 紙本墨筆 縱29.5厘米 橫225厘米
日本東京末次三次私人收藏


▲ 《聽琴圖》宋 趙佶 絹本設(shè)色 縱147.2厘米 橫51.3厘米
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
▲ 《采薇圖》宋 李唐 絹本墨筆 縱27厘米 橫90厘米
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《采薇圖》描繪殷商貴族伯夷、叔齊在商亡后不愿投降周朝,以吃周朝土地長出的糧食為恥,而隱居首陽山靠采集野菜充饑,最后雙雙餓死。二人須發(fā)蓬松,面容清瘦,目光堅定,神情、姿態(tài)準(zhǔn)確生動。尤其是伯夷清癯的面容上露出堅定不屈的表情,雙眉緊皺,表現(xiàn)出人物在特定的艱苦生活環(huán)境中所顯示出的堅強、剛韌的性格特征。

▲ 《村醫(yī)圖》李唐 絹本設(shè)色 縱68.8厘米 橫58.7厘米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
《村醫(yī)圖》的藝術(shù)表現(xiàn)手法比較纖巧清秀,人物描繪用筆細(xì)勁精致,毛發(fā)暈染一絲不茍,造型特征準(zhǔn)確,各有特點,顯示出作者有著對生活深入的觀察和豐富的體驗。
▲ 《妝靚仕女圖》宋 蘇漢臣 團扇 絹本設(shè)色
縱25.1厘米 橫26.7厘米 美國波士頓藝術(shù)博物館藏
圖中畫一正在梳妝打扮的仕女,其面部形象通過鏡面表現(xiàn)出來,仕女的神情嫻靜而略帶憂傷。又以零落的桃花、幾竿新竹以及水仙襯托出人物的心境。畫面清麗,用色柔美,體現(xiàn)了作者敷色鮮潤的特點。

▲ 《雜技戲孩圖》宋 蘇漢臣 絹本設(shè)色
此軸亦無款印,舊題為蘇漢臣所作,其畫風(fēng)與其它作品比較相似,頗有大家之氣,是典型的宋人作品。畫面以山石、花木為背景,顯得生機盎然,人、景、物在畫中完美統(tǒng)一,傳達(dá)著一種天真爛漫的氛圍。
▲ 《羅漢圖》宋 劉松年 絹本設(shè)色 縱117.2厘米 橫56厘米
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畫中的羅漢雙手相交,伏在一橫斜樹枝上作沉思狀。此形象已不同于早期怪異的西域特征,更接近現(xiàn)實的世俗生活。羅漢注視著眼前兩只溫順的小鹿。樹上有兩只活潑的猿猴在摘果子,樹下一清秀文雅的小和尚正雙袖合抱去接其中一只猿猴扔下的果子。這種極富生活情趣的描寫,也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氣氛。
▲ 《博古圖》宋 劉松年 絹本淡設(shè)色 128.3cm×56.6cm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
此畫以山水為背景,突出描繪人物,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人物畫杰作。松樹的主干與枝條具老嫩之別,萬攢的松針更有一種茂盛感。在這種蔥郁濃密的松林中,幾個文人墨客正在把玩古董。把玩者神態(tài)各異,表情豐富。
.
